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应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24-04-18 03:19:39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质生产力是新思想、新科技、新材料运用等引发社会生产组织体制、经济管理机制、企业运行机制等生产关系多方面的根本变革,导致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增长驱动力发生根本性转换,从而使社会经济整体生产力水平及生产组织效率水平出现根本性、不可逆转的提升,并在新的生产力起点上孕育出新的生产方式,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高级化演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促进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化机制的有机融合,实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综合创新,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挥新质生产力主体力量作用。

  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由生产力推进的。影响生产力发展及其质量的有几个关键因素:

  一是生产力的本质是生产方式的进步。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生产方式进步又推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二者相互作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进。生产方式的进步既是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最重要前提,更是生产力形成的重要标志。

  二是思想解放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思想解放是发现新事物、发现新规律,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前提。现代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践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同大规模工业分工协同生产紧密结合,促进了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普遍提升。我国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面对市场考验,积极参与竞争,激发出企业和职工强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生产力大大提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是市场竞争状态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质量。市场竞争促进企业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市场规模、市场竞争状态和市场格局很大程度决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市场规模越大、竞争越激烈,生产力发展就越快,市场垄断或市场分割则抑制生产力的发展。全球化浪潮使国家间和企业间的竞争变得空前激烈,技术加快迭代,并形成了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分子工程、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为技术突破口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当前,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正在引发世界各国经济布局和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

  四是国家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国家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在后发国家要实现赶超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更需要国家力量的支撑。近二十年来,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下,世界各主要国家非常注重以新技术、新组织、新管理、新机制促进本国经济竞争力提升。

  五是组织与管理体制变革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共同进步的结果,需要新型的经济组织和管理体制与之相适应。先进的社会经济组织形态和管理体制通过改变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落后的组织形态和管理体制则抑制生产力的发展,甚至出现生产力倒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生产力效率和效益提升,也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企业组织和管理体制,以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推动生产力引领发展。

  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步的生产关系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保障。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文化体系,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先进的社会制度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基础。社会制度先进性代表生产方式的先进性,是生产力的本质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兴建大批国有企业、并以国有企业为依托,我国在很短的时间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初步工业化,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能够独立自主发展并跟上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业国家。党的领导激发建设现代化的强劲动力。生产关系变革促进生产力大发展,使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坚定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改革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积极参与全球化分工与竞争,经济不断努力迈上新台阶。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创新力、影响力、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大幅增强。我国非金融类国有资产总额由2003年的19.7万亿元增加至2022年底的339.5万亿元,2023年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国资监管系统企业占全部中国上榜企业比例近60%。在国有企业的带动和影响下,我国综合国力也极大增强,经济规模长期稳居全球第二。

  三是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转型升级。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驱动经济转型升级。当前,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最重要的是通过创新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构筑新的体制机制,激发全社会创新的活力与动力,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构建促进人文社会研究、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市场化验证研究等共同支撑的多层次、立体式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组织管理体系创新、市场创新等综合协同创新。同时,要促进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建立起与信息技术大发展时代、数据大运用相适应的企业内部组织及运行机制、培育相关社会人文环境,促进新质生产力大发展,助力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四是构建国际国内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需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起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改革影响和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促进微观企业面对国际国内市场勇于创新、善于市场竞争的体制机制。同时,要完善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构建促进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创新体制和企业内部机制,加大科技创新的市场化应用,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积极培育未来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是党的二十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当前,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交汇期,我国也处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众多前所未有挑战。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发展举措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和方向。

  国资国企要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国资国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就必须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促进新质生产力大发展。

  一是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国资国企要不忘初心使命,牢记“国之大者”,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更高效率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切实履行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不断增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的主力军,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成为人民福祉的根本保障,成为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微观保障。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是焕发国资国企新活力、激发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前提。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就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理顺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关系,理顺政府职能部门、出资人、企业的关系,全面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进一步解决影响国有企业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层次问题。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党的领导与法人治理体系、市场化经营机制的高度融合。同时,要深化企业内部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加强管理,不断提质增效、优化布局、防范风险,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三是以创新引领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力量。面对一系列新科技、新技术、新挑战,解决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企业自主科技创新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促进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化机制的有机融合。国资国企要不断优化资产结构,不断实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综合创新,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塑造独特的竞争优势,积极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增强价值创造能力,发挥新质生产力主体力量作用,加快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以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排头兵。

  (作者就职于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仅代表个人观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